我的2021
转眼又是一年。去年我没有写我的2020,一方面是懒惰在作祟,一方面是觉得那一年经历了磕磕绊绊,不够完美,因而不愿意面对。但是作为一个四中人,终归是要保留从前的优良传统,通过不断反思提升自己。
2021对我来说是比较辛苦的一年。清华电子人早已达成共识,大二下和大三上是课业压力最重同时也要开始为未来做准备的时期。而面对这样的压力,不同人会有不同的面对方式。一贯优秀的人能够轻松渡过难关,这些压力对于他们来说不算什么;能力弱一点的人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选择一个更简单的未来。而我,恰恰介于二者之间,我不具备把这种强度的生活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能力,但也不愿意妥协,我只想努力跟上别人的脚步。
在众多需要完成的任务中,课程学习是根本。每学期学分拉满的我,常常出现在晚上十一点半随闭馆音乐走出清华学堂的人群中。从大一开始,清华学堂刷夜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期中期末忙到不可开交的时候,似乎只有在学校关门最晚的自习场所待到最后才能不给自己带来罪恶感。自习结束骑车穿过空荡的校园总是治愈的,耳机里听一首喜欢的音乐,独享安静的校园和开阔的道路,最重要的是心里有一种难得的安全感——我今天努力工作到了最后。当然,这样的日子并不那么多,更多的情况是天性中的懒惰控制了我,这时我的一天总在深深的罪恶感中结束。
或许是受过去竞赛生涯的影响,我在全力复习的时候总是抱着一种证明自己的心态,把考试当成竞赛的笔试,从认真读课本笔记到用往年题模考再到总结备忘录,似乎只有把这些都做完才能有必胜的把握。实际上这当然是无法在现有的时间内做完的,每次开始复习的时候永远是野心最大的时候。我可能只是享受这种充满能量的感觉罢了,也可能是总想弥补回来竞赛没能实现的东西。
总之,课业最大的一年挺过去了。回想起来也挺有趣的,有时候被ddl压迫到需要你在各项任务之间完美周旋,逼迫你实现精确到分钟的完美时间管理。我经历过几次一天因为ddl没有完成,需要一天奔波在学校各个地方,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几乎是要求零失误率),但最终也都奇迹般地完成了,这种感觉很奇妙,很能提升心气(但还是要尽早完成任务少拖延!)。我也再次肯定了自己潜力还是很大的这个事实,但是这种潜力一般只能在绝境中逼出来,平时还是缺少那种内在的激励。压力最大的时候总能想到化学孟老师教的四个字:“恒”、“忍”、“搏”、“超”。其他的化学原理和方程式全不记得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四个字始终铭刻于心。
这一年我确定了未来努力的方向。仔细想想自己当初选这个课业压力极大的专业是为了什么呢?的确,一方面的原因是想挑战一下这种压力,作为对自己的历练,但毕竟压力过大受苦的是自己。更主要的原因,或者说初心,则是想既不让高中的物理竞赛学到的底子浪费(我还是喜欢物理的),又能在信息领域有所涉猎。在如今的信息纪元,能抛开时代的影响,专心钻研一个与信息技术无关的基础学科需要很强的热爱和专注将自己与这个浮躁喧闹的世界隔离,而我显然不具备如此强大的热爱。我的这个初心,结合自身的喜好,从学术的角度上看,就是研究软硬件结合的信息系统,其中需要涉及较为浓厚的物理味道,有着比集成电路更新颖的物理结构,同时需要结合当今最热门的算法(比如机器学习)。于是乎,我选择了光计算与计算成像这个方向,加入了实验室,开始了我十分笨拙的科研之路。
作为一个新人,导师无非是让你跟着实验室的师兄干活。然而迫于学业压力,我无法在学期的每时每刻都有精力搬砖。期中期末的时间都要留出来复习,因此我会不定期地在实验室消失,这也导致了我有时候忙完自己的事情回来之后被告知之前在做的东西被放弃了,需要重新开始做别的东西云云。我也不太有机会进行最核心的工作,但是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对自己的提升还是有的,尤其是动手能力。经历了这些磕磕绊绊之后,我也更了解了科研这件事(比如科研真的是一件会不断失败的事),也确定了未来想在学术道路上尝试一下的选择。虽然之前我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科研项目而错失了参与很多科创项目的机会,但是我已经习惯了道路的曲折,还是愿意走下去试一试。
我为了做这些事情也牺牲了很多。大学本是有很多活动可以参加的。一则扩列交友,二则培养爱好,调剂生活。我保持了我原有的热爱,比如说当上了学校天文台的学生台长,以及和班里同学一起打篮球比赛,但放弃了尝试很多感兴趣的新爱好的时间,甚至也因为没有时间参加训练遗憾地与系篮球队无缘。只能说这是自己的选择,我不后悔,但感到惋惜。曾经看过一个大学教授评价中国和国外在前沿领域的差距。他说中国让孩子经受魔鬼般的教育,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于是到了大学无人管束时,很多人便开始报复性地玩,心思完全不在正事上;国外则恰恰相反,小时候玩够了,长大了开始踏踏实实做研究了。我听完便意识到这件事已经发生在了自己身上,甚至到了大学也在遭受来自朋辈的逼迫性的压力,但也完全没有办法。只能祈祷未来自己能弥补回来这些缺失的玩耍吧,少年感我还是有的!
不管怎么样,2021是我再一次打破自我质疑收获自信的一年。我一直有一个每三年经历一次低谷的魔咒,比如初一、高一、大一的低谷,我似乎是一个慢热型选手。但历史表明,每当我从低谷中走出来,我总会迎来一次蜕变,我会在能力和信心(尤其是信心!)上提升一个档次。2021,我也终于让一切回到了正轨。我始终相信魔咒会按时消失,只要我按部就班地制定好自己的目标并闷头努力,不在乎别的事情,曙光总是会到来的。当这种曙光真正到来的时候,回头再看,我会有一种极大的震惊,过去的自己竟是如此有能力的一个人,不但没有被低潮扰乱心智,还依旧能爆发出强大的能量。即便知道这是自己完成过的事,如果再让我做一次,我依旧会感觉很难。
但我很确定的是我靠的绝不是运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几乎不相信运气了。我会觉得一切都是实力的体现。所谓的运气好,是因为实力到了。即使运气不好,实力够也能克服困难。运气或许会影响某一件小事的结果,但是在统计意义上讲,你的大成就或者目标的实现是无数小事情的叠加。你成功了,是因为你的实力使得每一件小事的期望变大了,最后的总和的期望才会大。所以与其说这一年我很幸运地评上了综合优秀奖学金,不如说我用自己的优秀赢得了这份荣誉。想清楚这些之后我也打破了一种得益于评选制度运气好才评上的自我质疑。但我这一年没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吗?也不是的。我最大的问题是常常会因为没想清楚一些事情导致内心的不坚定,进而带来拖延或者动力不足。克服它的最好方法便是理清楚自己生活,比如我现在正在写的《我的2021》。
昨天恰好和朋友们去看了《奇迹·笨小孩》这部电影。影片末尾的一个镜头,众人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电梯里一起怒吼宣泄着情绪的瞬间,一下子就触动到我了。等到一首《海阔天空》想起,我的眼泪一瞬间从泪腺涌出,充满了整个眼眶,虽然它最后没流出来,但我感受到了它是那种滚烫滚烫的,烫到只有一个充满少年感的人才会有的眼泪。晚上吃饭的时候听闻徐梦桃历经四届冬奥会在家门口终于圆了金牌梦想,打开视频看到她在现场的泪水,她的怒吼,真好啊!我也感受到了这些共鸣,我也是一个奋斗者呀!我的少年感也在燃烧着呀!不被看好又能怎样呢?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一个平凡的无池中人
壬寅虎年正月十五于望京